学生遭体罚憋尿 学生体罚憋尿的过程-学生为何遭体罚憋尿
近日,一篇关于广州水荫路小学三年级某班学生因被罚下课不能自由活动的网文在朋友圈引起广泛关注。据网文所述,该班男生上厕所需要打报告,经班干部向班主任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才能分批去。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关注。
越秀区教育局对此高度重视,于12月28日晚成立调查组进入学校展开调查。经过调查,教育局发布了结果并立即采取行动,向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加强家校交流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明确要求学校、幼儿园要完善家校交流制度,设立校长信箱、公布校长热线电话或校长邮箱,并探索建立每月校长接访日制度。学校应切实发挥督学责任区职能,关注家长及社会对学校办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可能引起重大舆情的情况。学校应进一步完善校、级、班三级家长委员会架构的建立,并落实保障制度,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做到家校共育。
对于这起事件,有家长对班主任的管理方式表示不满,认为孩子难管但沟通不可少。而网文曝光的学生被罚下课“憋尿”的情况是否属实?为何会有这样的班级规定?记者采访了相关家长。据该家长介绍,孩子上厕所需要报告申请的做法并不是从近期才开始,早在今年11月就已经实施。由于孩子最初并没有向家长透露这一规定,导致有些家长在发现孩子带回家的一壶水几乎没有动过之后才了解到这一情况。
该家长还表示,这个班级规定的出现是因为班主任曾在班级群里提到,班上男孩子过于顽皮,下课追打、在厕所互脱裤子玩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管理方式让多名家长感到不解和担忧,他们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极端且不符合教育初衷。
这起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方式的思考。教育者应该倾听家长和社会的声音,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采取更加合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与学校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