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主题曲歌词 盘点其经典的背后
在喧嚣的都市,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我的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豪情。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香港TVB1980年的经典之作《上海滩》。
尽管在我幼小的时候,这部电视剧已在大陆热播,但真正让我着迷的,却是初一那年第一次观看时的震撼。许文强的风度、主题曲的大气磅礴,都成为我记忆中的永恒。导演招振强或许不曾想到,在中国的某个小镇上,有一个孩子因他的作品而深深着迷。顾嘉辉的作曲与黄沾的歌词,无形中塑造了我的精神追求。
如今,年过而立的我再次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幕幕经典的画面。顾嘉辉,这位香港流行乐坛的教父级人物,以其独特的音乐才华,将《上海滩》的主题曲推向了音乐的高峰。他的中式小调流行曲,以传统的宫商角徵羽为旋律创作主要模式,而《上海滩》的主题曲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部电视剧和主题曲所传达的,更多的是香港人对民国时期大上海的想象。顾嘉辉运用了丰富的西方乐器,营造出极具香港特色的配乐,而歌词的节奏和旋律则紧紧贴合粤语的语感。黄沾的歌词大气深沉,典型的江湖恩仇情感,展现了他对上海的独特理解。
令人惊讶的是,黄沾创作《上海滩》的过程仅用了20多分钟。他甚至还专程去黄浦江寻找自己笔下的“浪奔浪流”。这种对上海的深情厚意,彰显了他对这座城市的独特情感和理解。
香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与此也兴起了一段怀旧上海的热潮。大众文化对老上海的想象似乎聚焦在非主流的帮派组织,彰显个人力量和民族正气。学者李欧梵早已发现香港和上海的镜像关系上海和香港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历史渊源深厚。曾经,上海人可能并不看好香港,但香港崛起后却开始怀旧老上海。这种情感的交融与碰撞,使得《上海滩》这部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厚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