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占经 卷八十六
四年正月、二月、三月,民众被惊动,喧嚣奔走,传播着神秘的诏令和祭祀西王母的仪式。《兵书》有言:“两军对峙,若见奇异云气,形状如牛马,头低尾扬,名为天狗,此时不宜交战。”《荆州占》也提到:“天狗触及弧星,大将会有长途之旅,若贵人众多则死亡之兆。”
在天际,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涌动,《河图》称之为“太白之精,散为天残”,犹如天空中的残缺之美。《春秋纬》则说天残代表着贪婪和残害。
紧接着,《河图》又述说“太白之精,散为卒起”,预示着突发的变故。《河图》进一步解释:“卒起意味着灾难随时可能发生,当权臣掌握大权时,若有暴虐行为,就会引发秋季政治的失序。”
再来看“枉矢”,它在星空中犹如流星般疾驰。《春秋运斗枢》等古籍记载,枉矢是弓的象征,它所指向的地方,即是天下所攻伐的对象,预示着灭亡的征兆。各种文献对枉矢的描述丰富多彩,从它的形状、颜色到它所预示的事件都有详细的描述。诸如巫咸所说,枉矢如大流星般苍黑,形状如蛇,长数丈在天空闪耀。而《春秋合诚图》则说枉矢是射星的象征,预示着谋反和灭亡。
接下来是“破女”,据《河图》记载,它是辰星之精的散化。《春秋纬》则说破女是胜利的象征。另外还有“拂枢”、“灭宝”、“绕”等星象,都在《河图》中有详细的描述和解释。《春秋纬》等古籍也对此进行了补充和解读。这些星象的变动被古人视为天命的启示,预示着人间的兴衰和变故。
惊悝之兆
据《河图》所述,辰星之精华,凝聚成惊悝。惊悝,是主相之象征。当大奋祀显现时,预示着某种不安的氛围即将笼罩世间。古人解读《河图》,得知大奋祀与招邪有关。韩杨则指出,大奋祀的出现意味着人们需要安定下来。《春秋纬》详细描述了五精逆乱之象,若臣子承此逆类而行,皆为灭亡之征。天锋的出现,象征着天下之乱。宋均认为天锋如矛锋般尖锐,预示着纷争不断。历史上曾有天锋星出现之时,诸侯谋反之事。
烛星与蓬星皆为异象之星。烛星形状如太白星,出现时短暂而易灭。石氏指出烛星出现之地会有兵乱之事。《荆州占》更具体地描述了烛星的颜色与预示的事件之间的关系。蓬星则如夜火之光,出现时多则四五颗,少则一两颗。其位置与形态的变化预示者不同的吉凶祸福。《圣洽符》记载蓬星出现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然而班固《天文志》却记录了一些蓬星出现的乱世之象。
长庚与四填都是特殊的天文现象。长庚如一匹布般在天际显现,预示着兵祸的兴起。《天官书》详细描述了长庚的预示意义。四填星大而赤,其出现预示着战争即将爆发。《荆州占》更具体地描述了四填星的预示事件。
地维藏光、女帛、盗星和积陵都是五星气合之变的现象。它们各自代表了五行之气的变化,并预示着不同的吉凶祸福。《黄帝占》详细描述了这些星象的预示意义。石氏和《荆州占》也对此进行了补充和解读。这些星象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战争、饥荒和社会动荡等事件。
瑞星则是五星气合之变的另一种形态,代表着五行之气的和谐与平衡。《黄帝占》指出瑞星的出现意味着四方平安,五谷丰登。《春秋纬》亦指出瑞星所出之地,必有土功大兴之事发生。历史上曾有瑞星出现之时,国家繁荣昌盛之记载。
这些天文现象都是自然界的神奇表现,它们所预示的吉凶祸福都是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解读。虽然现代科学已经对这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它们在文化传承和历史记载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天文现象的出现,不仅让我们感叹自然的神奇,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