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又诞生一项世界之最!
洪奇沥大桥:刚柔并济的跨水奇迹
洪奇沥大桥,一个名字与美景共舞的大桥,如诗如画地横卧在宽广的水道之上。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这座桥不仅拥有令人赞叹的工程技艺,还融合了柔和与刚强的美学理念。
想象一下,这座桥长达996米,宽度仅15米,却拥有两座跨度达360米的半月型拱肋,拱顶距离水面高达百米。每当风雨来临,它如钢铁战士般屹立不倒,抗御十几级的台风;而当火车飞驰而过,时速高达120公里,它依然稳如磐石。
洪奇沥大桥是世界级的工程壮举,南沙港铁路的重要一环。它是广州南沙自贸区唯一在建的铁路桥梁,全长87.788公里。8月25日的合龙仪式见证了工程的辉煌两个半月型的拱肋精度达到了毫米级,创造了连续钢桁梁柔性拱铁路桥的最大跨度记录。
这座桥的创新之处究竟在哪里呢?设计总体夏正春为我们揭晓答案。除了实用性,洪奇沥大桥的设计强调与周围水道的和谐共生。它需要柔美、抗台风,还要承受重载铁路的运输压力。为此,设计团队巧妙地采用了钢桁梁柔性拱结构,将刚与柔完美结合,形成强大的承载体系。这一创新设计使得桥梁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荷载。
洪奇沥特大桥横跨两个水道的交汇处,河面宽阔无比。为了满足这一特殊需求,设计团队选择了大跨径柔性拱,其中跨径高达2x360米。此前,同类结构桥梁的最大跨径仅为220米。这一创新不仅展现了工程技术的突破,更是对美学理念的升华。
在保证重载铁路货运的如何减轻桥梁的自重?设计团队将目光转向了桥面道砟,创新性地采用了新型混凝土轨道板。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桥梁的重量,还降低了建设成本。为了减轻桥梁基础的负担,让高速列车能够顺利低速过桥,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专门进行了科技研究开发,最终研制出经济适用的轻型板式轨枕。这一技术成果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为大跨度桥梁桥面系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除此之外,为了对冲桥梁柔性带来的巨幅震动,设计团队在桥梁轨枕板底部粘贴了橡胶垫层,有效缓冲和隔离钢梁的振动。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提高了桥梁的舒适度,还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洪奇沥大桥的建设凝聚了无数工程师的智慧和汗水。为了精准完成合龙,他们根据合龙口的姿态、温度等环境因素进行了精准仿真计算,将合龙精度控制在惊人的5毫米内。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精湛技艺,还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沙港铁路预计将在2020年建成通车,届时,南沙港的集装箱班列将能够直达欧洲。洪奇沥大桥作为其中的关键节点,将为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搭建起一座便捷的桥梁。这座刚柔并济的跨水奇迹,将永远载入人类工程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