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及养生妙招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位,标志着暑热正式终止。每到各地的传统习俗与养生智慧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沿海的渔民们,在处暑时节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开渔节。结束了东海休渔的他们,欢送渔船出海,期待满载而归。此时的海面,从静态的帆樯林立、千舸锚泊,瞬间变为汽笛长鸣、百舸齐发的热闹场景。除了盛大的开渔仪式,还有渔灯挂千家万户、文艺晚会、海岛旅游等活动,共同庆祝丰收的季节。
处暑也是祭祀土地和庄稼的时刻。农家会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祈求丰收。有的地方还会将供品撒入田地,烧纸后,再用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上,以祈求避免冰雹侵袭,获得大秋丰收。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处暑时节还有一些独特的养生妙招。在炎热的夏季过后,人们需要调整饮食习惯,煎药茶便是其中之一。从唐代开始,家家户户就有煎凉茶的习惯,以此来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酸梅汤是其中的代表,煮好后放入木制冰桶中降温,口感酸甜可口。吃鸭子和龙眼配稀饭也是处暑的传统食品。鸭子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龙眼则可补充热量,有益心脾、补气血。
处暑养生还应注意避免过早添加衣物,“春捂秋冻”是我们的智慧;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也是关键。秋季阳气内收,人们容易出现疲乏,充足的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放河灯也是处暑的一个有趣习俗。人们将灯盏或蜡烛放在底座上,放入湖海之中,任其自由漂泛,以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这一习俗不仅富有民间色彩,更蕴含着人们对亡魂的怀念与祈福。
处暑时节不仅是一个气象标志,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传统习俗与养生智慧的时期。在这个时节,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健康,迎接即将到来的秋天。 处暑养生指南:防病健身,滋润度秋燥
处暑时节,正值秋季渐深,对人体肺部的影响尤为显著。秋燥不仅伤人,更伤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养生。
一、饮水为先,润养肺部
秋季,人体皮肤日蒸发水分达600毫升以上,必须及时补水。每天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但要避免饮用寒凉之物,以防伤害肺部。
二、防晒依然重要
尽管气温下降,感觉凉爽,但紫外线强度并未减退。出游频繁的季节,防晒仍是护肤的重点。不仅要继续使用防晒霜,其防晒倍数还应与夏季相当。
三、家居与衣着添彩,愉悦身心
在处暑时节,为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加一些色彩艳丽的饰物及花草,不仅美观,更有益于健康。
四、简单动作,缓解秋乏
伸懒腰是一种简单的养生方式。伸腰的胸腔得到挤压,有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氧气供给各个器官。
五、饮食调养,滋阴润燥
秋季气候干燥,应多吃白色食物,如银耳、百合等,以促进肺健康。应多吃清热安神的食物,如莲子、蜂蜜等。特别是处暑过后,秋燥渐盛,可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冰糖等。
六、处暑养生食谱推荐
1. 芝麻菠菜:菠菜配芝麻,具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的功效。
2. 青椒拌豆腐:此菜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尤其适合胃口不佳、食欲不振者。
3. 百合莲子汤:此汤安神养心、健脾和胃,为秋季养生佳品。
4. 百合脯:百合与蜂蜜的结合,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对于睡眠不宁、惊悸易醒者尤为适宜。
在这个秋季,让我们注重养生,保护身体,抵御秋燥。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享受秋天的美好。